洪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範》,《尚書》篇名,「洪」是大的意思,「範」是法的意思[1]。用現代語言來說,洪範就是「大法」,近似於「國家憲法」之意。

尚書序說《洪範》為箕子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漢朝時人把《洪範》當作傳說中的「洛書[2],《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認為禹治洪水時,上天就賜以《洪範》,幫助他治水。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汉代董仲舒在《洪範》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應”之說。

現代漢語的「範疇」一詞翻譯自「κατηγορία」,是由日本學者井上哲次郎在《哲學字彙》(1881年)中借用《尚書‧洪範》中「洪範九疇」一詞作為英文category的譯語而來。

內容[编辑]

傳說大禹治水時,天賜予《洪範》,分為九疇(類),助其治水。周武王滅殷之後,向殷商遺臣箕子問道,箕子認為「天以是道畀之禹,傳至於我,不可使自我而絕,以武王而不傳,則天下無可傳者矣」,於是為武王陳述了這篇建國君民的大則大法[3]

  1. 五行:水、火、木、金、土
    身為一國之君,須明察五行之理,善於調和運用這五種類型的資材(material),來促進人民生活安樂。
  2. 敬用五事:貌、言、視、聽、思
    國君治理人民要具備這五樣修養:容貌恭敬才能表現嚴肅;言論正當辦事才會順利;視察清楚才可明辨一切;聽聞聰敏謀事才易成功;思慮通達成為聖人
  3. 農用八政: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
    為民設置職掌食糧、財貨、祭祀、營建、戶口、刑獄、朝覲、軍事的官員。
  4. 協用五紀:歲、月、日、星辰、曆數
    君王的施政要協天時以敬人事,了解這五種紀天時的方法,才可獲致最大成效。
  5. 建用皇極:大中至正之王道
    人君治民、教民、養民所應遵守的法度: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6. 乂用三德:正直、剛克、柔克
    治理人民所當採取的三種方法。平和安寧之世,用正直之道來治理;若有頑劣倔強的人,用強硬的武力制服,使其收斂;若對溫馴柔順的人,則用迂迴友善的態度,贏取信賴。
  7. 明用稽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雨,霽,蒙〔霧〕,驛〔圛〕,克,貞,悔)
    國君倘若遇到重大疑難,自己要好好思量,其次與卿士商議,然後徵求人民的意見,最後再卜筮尋求天意。卜兆有五:雨,霽,蒙〔霧〕,驛〔圛〕,克;占筮有二:貞,悔
  8. 念用庶徵:雨、暘、燠、寒、風;休徵、咎徵
    觀察「雨」(下雨)、「暘」(晴天)、「燠」(炎熱)、「寒」(寒冷)、「風」(颳風)的天象,來驗證施政得失的徵兆;人君須時時修德執中,勤政愛民,不可有稍忽逸樂與怠惰。
  9. 嚮(饗)用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老)終命;威用六極:凶短折、疾、憂、貧、惡、弱
    君行王道,天即賜五福;不行王道,天則降六極。

成立年代[编辑]

對於《洪範》的成立年代,傳統上認為是西周初年所作。至1928年,劉節在《東方雜誌》上發表〈洪範疏證〉,推論《洪範》為戰國末期所作,是陰陽五行家託古之説,得到梁啟超的贊同,獲得廣泛的影響[4]。對於劉節的論證,後來的一些學者有所批評和修正,不過大抵仍認為是戰國時期成立,如童書業[4]屈萬里[1]持戰國早期説,張西堂持戰國中期説[4]

對於戰國成立說,亦有一些學者持反對意見,如徐復觀寫成《陰陽五行觀念之演變及若干有關文獻的成立時代與解釋的問題》,認為《洪範》是夏禹集結古代的政治經驗傳承下來,由箕子傳給周武王,不過經過了整理而使得內容有所修改[5]陳蒲清也提出論證,主張是西周初年所作[4]

近來,李學勤裘錫圭等人,又依據⿸厂豕叔多父盤和燹公盨銘文的詞句,認為《洪範》非出自於戰國時期。裘錫圭在考釋西周中期後的燹公盨文字後,認為「燹公盨銘中的一些詞語和思想需要以《洪範》爲背景來加以理解,這説明在鑄造此盨的時代(大概是恭、懿、孝王時期),《洪範》已是人們所熟悉的經典了。由此看來,《洪範》完全有可能在周初已基本寫定。如果我們對「設正」的解釋符合原意,《洪範》以水、火、木、金、土為五行的內容,也應是原有的,並非出自春秋或戰國時代人之手。」[6]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屈萬里. 尚書今註今譯.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2. ^ 朱自清《經典常談·周易》:“那講五行的《洪範》,據說也是大禹治水時在洛水中從一隻神龜背上得著的,也出於天賜。所謂‘洛書’,便是那個。”
  3. ^ 井敏珠. 洪範九疇. 教育大辭書.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4. ^ 4.0 4.1 4.2 4.3 張華. 洪範與先秦思想研究. 2014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5. ^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6. ^ 趙朝陽. 出土文獻與《尚書》校讀. 蘭臺出版社. 2020: 23-24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