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太行八陉的缩略图
    平型关 滏口 娘子关 天井關 軹關 太行八最初指太行山脉中八个断开的山口,后来引申为穿越太行山脉的8条通道,由北向南依次是军都、蒲阴、飞狐、井陉、滏口、白、太行、轵关。历史上对太行八的排序,是把最南边的轵关作为第一,依次向北,到最北边的军都为第八。 六亿年前,太行
    11 KB(1,271个字) - 2024年5月3日 (五) 05:07
  • ”,“郇阳”指的可能都是顺阳。唐代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张守节肯定了塞即,郇阳即顺阳的说法。 唐朝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载:“在楚北境,威王十一年,魏败楚
    2 KB(305个字) - 2024年4月17日 (三) 13:17
  • 山道的缩略图
    山道 (重定向自
    山道是在鞍部或山坳指穿越山脈或山脊的道路。漢語中用作地名時,一般用山口、、道、关等词,如唐古拉山口、太行、褒斜道、潼关。山道通常會選擇在鞍部處穿越,此段路線又可稱為山口、關口、隘口。日語漢字將山道的最高點稱做「峠(qiǎ)」(峠/とうげ Tōge)。 從古至今,山道在貿易、軍事及人口流動上扮演著…
    1 KB(143个字) - 2024年2月2日 (五) 12:58
  • 太行山的缩略图
    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洞、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的云水洞等。在太行深山区河北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著名的有军都、薄阳、飞狐、井陉、滏口、白、太行、帜关等,古称太行八,为穿越太行山脉的8条通道。…
    10 KB(1,353个字) - 2024年1月25日 (四) 09:35
  • 后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长葛市西部,地处伏牛山东麓余脉的脚下,距市区11千米。面积44.4平方千米,1997年人口4.8万人。郑(州)平(顶)公路、长(葛))铁路纵横交会过境。 清朝属崇友保、尚存保;民国时属尚友,后相继属孝乡、尚存、孝友乡。1950…
    1 KB(270个字) - 2022年7月19日 (二) 04:14
  • 。後唐太祖復武州,明宗又為毅州,潞王仍為武州。晉高祖割獻于遼,改今名。有桑乾河;會河川;愛陽川;炭,又謂之頭,有涼殿,承天皇后納涼於此,東北三十里有新涼殿,景宗納涼於此,唯松棚數而已;斷雲嶺,極高峻,故名。州西北至西京四百五十里。統縣一: 文德縣。本漢女祁縣地。元魏置。戶一萬。』。《…
    1 KB(264个字) - 2017年8月10日 (四) 08:19
  • 井陉县的缩略图
    置井州,辖井陉苇泽二县;大业初州废,并苇泽、蒲吾入县,属恒郡;义宁初,置井陉郡。唐武德初,复置井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还属恒州。北宋熙宁六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县治移于天威军(今威州镇),仍属真定府。金天会七年,设威州,郡名郡,后县治迁回今址。元移州治于洺水县,县属广平路威州,明还属真定府,清因之。…
    4 KB(564个字) - 2024年5月18日 (六) 14:56
  • 荊人所盛守,盡其淺者也;所簡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載芻者與見章子,章子甚喜,因練卒以夜奄荊人之所盛守,果殺唐蔑。章子可謂知將分矣。 《战国策·卷二十一·赵策四·魏败楚于》:魏败楚于,禽唐明。 梁玉绳. 《史记志疑》. 中华书局. 1981年4月. ISBN 978-7-101-05109-4.  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4 KB(738个字) - 2022年5月22日 (日) 10:26
  •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而出,由小至雁门北口”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十七:“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一:“癸巳,潘美言自三交口巡撫至代州,會敵十萬觽侵雁門,令楊業領麾下數百騎自西出,由小至雁門北口南嚮與美合擊之,敵觽大敗,殺其節度使、…
    3 KB(370个字) - 2024年3月6日 (三) 12:38
  • 之战是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中的一次战役。指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唐朝幽州大部督孙佺率军进攻奚与契丹,在冷(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坝后)战败。 依附东突厥的奚、霫等部,攻打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州区)、雍奴县(今天津武清区西北)。幽州大都督薛讷与燕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刺史李进关系不好,唐睿宗将…
    2 KB(347个字) - 2024年3月6日 (三) 12:24
  • 天井关, 亦曰雄定关。为晋豫边境雄关,雄踞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村,太行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史称太行八之一,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古为南北要冲也。刘歆《遂初赋》: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又王梁为…
    2 KB(226个字) - 2023年8月14日 (一) 06:58
  • 古道,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马圪当乡横水村至双底村。 2013年1月,白古道公布为第二批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编号2-10。2021年8月4日,白古道公布为第六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6-18。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晋政函〔2021〕10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
    2 KB(127个字) - 2024年1月3日 (三) 20:32
  • ),战国时期楚国官员,出自昭氏。 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楚怀王二十八年、齐宣王十九年、赵武灵王二十五年、魏襄王十八年、宋康王二十八年、秦昭襄王六年)魏国在击败楚国,擒获唐明。楚王害怕,派昭应奉太子向齐国薛公孟尝君请和。赵主父(赵武灵王)想要破坏,于是联合秦国结交楚国、宋国,令仇郝为宋相,楼缓为秦相。秦…
    2 KB(292个字) - 2023年3月30日 (四) 12:49
  • 紫荆关的缩略图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关城东为万仞,城西有犀牛,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相夹的盆地之内。 紫荆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历史上有“上谷关”(秦汉),“五阮关”(东汉),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之第七
    3 KB(497个字) - 2023年7月20日 (四) 02:17
  • (1738年)这通石碑被当地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碑文记述了东魏重臣敬顯儁担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勤政爱民的事迹。造像碑重见天日后,曾被移至当时的长葛书院建亭保护。 它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北朝造像碑刻,集书法、雕刻和史料于一身。 石碑高2.5米(碑座除外)、宽84厘米、厚26厘米。90厘米高的碑额上…
    4 KB(490个字) - 2024年2月24日 (六) 04:37
  • 居庸关的缩略图
    居庸關是明长城其中一座出名的關城,與附近的八达岭長城同為首都北京西北方的重要屏障。与倒馬關和紫荆關合称“内三關”。居庸关也是太行八中军都的重要关隘,始建于秦代。 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部,距北京約60公里。居庸關設於太行餘脈之軍都峽谷之間的关沟,兩側均有高山聳立,縱深約20公里,地勢險要。…
    3 KB(370个字) - 2024年3月5日 (二) 05:46
  • 陽郡,傳統上認為是陳郡,實千古之誤」。領縣可証者有:陳縣、陽安、汝陽、汝陰、南頓、長平、新蔡、慎縣、柘縣、平輿、陽夏、新郪、新陽、陽城、榆縣、朗陵、、西平、上蔡、成陽、安陽、召陵、固陵、寢縣、項縣、安陵等廿七縣。 漢初,屬韓信之楚國,後除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陽國,治陈县(今河南省周…
    11 KB(839个字) - 2023年11月14日 (二) 14:48
  • 雁门关的缩略图
    雁门关又名西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函谷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雁门因两东西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雁门关高踞雁门山上,为“天下…
    9 KB(1,187个字) - 2024年5月28日 (二) 08:36
  • 猴洞山的缩略图
    《恒春縣志》中對猴洞山如此描述:「猴洞山,舊名做饗,在縣城西門內,平地矗起,全皆石。高百尺,周百丈,中斷而闊數尺,以板為橋。之陽,濬兩池,如鳥之展翼。顛建澄心亭、聽雨房、瀛洲仙館、小屋數椽,今改為文廟,權供神牌,建櫺星門。」 1895年2月,乙未戰爭,日本第2師團步兵第4聯隊第3大隊占領恆春,設置本部於猴洞
    11 KB(1,231个字) - 2024年4月18日 (四) 09:01
  •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三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氏。 《史記·魯周公世家》…
    2 KB(224个字) - 2024年3月1日 (五) 15:31
  • 浮游汗漫和南陔,〈淑仁母在燕南故有南陔之語〉直指凉是九垓。〈吾與汗漫遊於九垓之上淮南子〉 偏嶺最饒秋色,處横山不出冷雲來。 未須白鴈傳霜信,巳早〈去聲〉黄花帶雪開。〈中秋夜雪可盈尺北中菊花毎嵗必期八月開徹〉 想得玉灤河北畔,有人獨上李陵臺。〈土俗呼為李陵臺者在偏嶺東北百里李陵失利在無定河外意其好事者名其為李陵臺也古有李陵臺在唐單于都護府金河縣界〉
  • -新砦類型時期)嵩山南北周邊一帶的氏族部落主要由仰韶時代的土著繁衍而来,對現代畲族、漢族、土家族及苗族的血統影響相比仰韶時代的當地住民更為巨大。 二里頭一期時代,二里頭文化在新砦期的基礎上,向西囊括中條南麓的豫西峽谷,在二期時,二里頭文化北渡黃河進入沁河以西平原,亦經由軹關
  • 本頁面的內容為的衍生詞。更多內容請參見主詞條。 /衍生詞 的派生詞彙 組詞 (さん)鶯(おう) (san'ō) (さん)河(か) (sanka)、(さん)河(が) (sanga) (さん)岳(がく) (sangaku, “山嶽”) (さん)号(ごう) (sangō) (サ)茶(ザン)花(カ)
  • 立哀侯于翼。晋国大夫嘉父将鄂侯从随迎接到“鄂”这个地方,人称“鄂侯”) 哀侯 姬光 (前717年—前709年在位,鄂侯之子。晉入侵其都城以南的小邑廷,廷與曲沃武公在次年聯兵伐晉,哀侯被俘。晉人立哀侯之子小子為君,是為晉小子侯。小子元年,曲沃武公派自己的叔父韩万殺了晉哀侯) 小子侯 姬 ? (前708年—前705年在位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