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郡,治所在(今四川越西东北新民镇古城),隶属于严州(一度改名西宁州)。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越西东北、甘洛等地区。下辖。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属地属严州。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712字节(84个字) - 2024年3月2日 (六) 16:29
  • (qióng)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设置州。唐朝初年,治所在依政(今四川省崃市东南),显庆年间治所迁至临(今四川省崃市)。相当于今四川省崃市、大邑、蒲江。唐朝时,曾改州为臨郡。明朝初年降为,成化年间为州直隸州。清朝相沿。1913年,废除州。改为。 唐朝邛州刺史(都督)…
    5 KB(558个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15:24
  • 邛崃市的缩略图
    (qióng)崃(lái)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是成都市代管的一个级市,距成都市区65公里。常住人口約60.5萬人,市政府所在地为临镇。崃有2300多年的筑城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 秦惠文王公元九年(前316年)于今崃临镇筑临城。 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
    5 KB(707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8:14
  • 越西县的缩略图
    ,设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四路总管府,今越西地属建昌路川安抚招讨司,隶四川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罗罗斯宣慰司拨属云南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川安抚招讨司为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
    12 KB(1,973个字) - 2024年4月13日 (六) 07:54
  • (今四川省西昌市)。下辖越巂郡(下辖)、亮善郡(下辖苏祁)、宣化郡(下辖可泉)、白沙郡(下辖台登)、郡(下辖)、平乐郡(下辖平乐)。后改名严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及越西、冕宁、德昌等地。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又改为西宁州。下辖、苏祁、可泉、台登
    960字节(153个字) - 2023年12月24日 (日) 09:54
  • 邛州直隸州的缩略图
    (qióng)州直隸州,明清时的直隶州。 元朝时為嘉定府路屬州,領大邑。明朝洪武四年,州屬嘉定府,領依舊。九年四月降為,與大邑同屬嘉定直隸州。成化十九年二月乙丑(1483年3月10日)升為直隸州,大邑與蒲江隸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崍市。清朝相沿。1913年,废除州直隸州。改为崃县。…
    1 KB(112个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15:25
  • 越巂郡的缩略图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都國而置。郡治在(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8 KB(1,134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2:09
  • 石棉县的缩略图
    拖烏區之栗子坪設立石棉。 北岸宋元時期屬漢源,明屬黎州長官司,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降為黎州干戶所直隸四川都司,清屬清溪大田土司,道光中廢土司設順河鄉,民國為漢源美羅鄉,豐樂鄉,1949年後為漢源第四區。 南岸宋屬大理地方政權的勿鄧,元屬羅羅司建昌路州,明屬四川行都司越西衛
    4 KB(406个字) - 2023年9月15日 (五) 19:33
  • 三穗县的缩略图
    三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的一个。面积103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政府驻八弓镇。 与其接壤的有天柱、剑河、镇远和湖南省新晃。 宋大观元年(1107年)始置,明改水长官司,清设丞,1926年改名灵山
    1 KB(169个字) - 2021年2月11日 (四) 16:31
  • 黃得貴 (分类州人)
    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四年丙子科鄉試舉人,萬曆十七年己丑科易四房會試中式,殿試成進士,歷官工觀政、庚寅十二月授江西峽江,二十五年丁酉升戶主事,二十七年己亥丁憂,三十年壬寅補工主事,三十四年丙午升常州府知府,三十五年丁未卒。 「江南常州府知府黃得貴墓在州西十里葫蘆灣」《州志》…
    2 KB(110个字) - 2024年5月27日 (一) 20:03
  • 胡廷章 (分类清朝州知州)
    胡廷章(?年—?年),字琢菴,山東省登州府海陽人,監生。歷任夔州府知府。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選安徽涇丞。 乾隆五十年十月,遵例捐復,不准陞署 任冕寧丞,乾隆五十一年八月調陞四川成都知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四川鄰水知縣。 乾隆五十七年三月調陞四川州直隸州知州。 嘉慶十一年八月,交記名堪勝知府 嘉慶十二年正月,補授四川夔州府知府…
    5 KB(858个字) - 2023年2月21日 (二) 13:55
  • 曾光爔 (分类法主事)
    六年六月十五日-民國二十三年3月24日),字禮藩,原名光魯。四川省州直隸州外北九龍鄉(今南君平鄉江山村)人,其祖籍乃廣東嘉應直隸州長樂人氏,清初遷入四川簡州文廟溝,後遷至州。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進士,曾任法主事、湖南省安福(今臨澧縣)知縣。 自幼受家學熏陶,其父紹薪,長兄光藻,系清同治和…
    4 KB(671个字) - 2024年1月25日 (四) 09:32
  • (附郭)、夾江、峨眉、犍為4和眉州(領彭山、青神)、州(領大邑)。洪武六年十二月增置榮州和丹棱、蒲江、威遠。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府為直隸州,同時省去附郭的龍遊,眉、、榮三州降為。與彭山、青神、大邑一起隸於嘉定州。此時嘉定州共領12。洪武十年五月彭山
    2 KB(295个字) - 2021年1月18日 (一) 03:51
  • 邛崃山的缩略图
    (qióng)崃(lái)山,又稱郲山是中国四川省西部的一座山脉,为南北走向,长约250公里,是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也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主峰为位于小金和汶川交界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主要山峰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
    3 KB(196个字) - 2024年5月20日 (一) 16:53
  • 孫之益 (分类州人)
    孫之益(1585年—17世紀),字思謙,號六吉,四川州直隸州人,竈籍,明朝政治人物。 孫之益是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四川鄉試第三十三名舉人,次年(1607年)聯捷丁未科進士,礼观政,三十六年授江西吉水知,四十二年考选,四十七年(1619年)獲授浙江道監察御史,兩浙巡鹽。…
    4 KB(528个字) - 2023年5月2日 (二) 16:33
  • 寧海府。二十七年,府革,直隸臨安路,今割隸寧州。嶍峨。下。在河西之西,控扼山谷,北接滇池,亦屬滇國。昔嶍猊蠻居之,後阿僰酋逐嶍猊據其地。至其孫阿次內附,以其立千戶。至元十三年,改為嶍峨州,領、平甸。二十六年,降為,併二為鄉,隸臨安路。今割隸寧州」。《元史》卷六十一 《江川文史資料…
    2 KB(424个字) - 2023年12月21日 (四) 09:54
  • 行都司,設越巂衛左右二千戶所。治所在今四川越西。長官為指揮使,領有部長官司。漢為越巂郡、闡地。北周置中部,隋罷郡,以屬巂州。唐因之。元中統間,立安撫招討使,至元中,改為州,隸建昌路。明洪武中,改為軍民州,尋廢州置越巂衛,領部長官司。土官姓嶺。明代設有指揮二員,千戶八員…
    5 KB(980个字) - 2023年12月21日 (四) 10:15
  • 、斯榆等西夷落,“為置一都尉,十餘”,包括後來的沈黎、越巂兩郡之地,由蜀郡管轄。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滅南越,西南夷諸請求內附,於是以笮都置沈黎郡,以都置越巂郡,同時置汶山郡、武都郡。沈黎郡治在笮都(在今四川省汉源一帶)。其領可考者有笮都、青衣、旄牛、徙、嚴道五
    3 KB(436个字) - 2021年8月11日 (三) 07:36
  • 朗县的缩略图
    (藏語:སྣང་རྫོང་།,威利转写:snang rdzong,藏语拼音:Nang Zong)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雅鲁藏布江沿岸,是林芝市下属的一个。常住总人口約2万人,藏语中意思是“显现”。 1965年修通林芝-多江的公路经过朗。 江北公路:全长86…
    3 KB(265个字) - 2024年2月12日 (一) 08:34
  • 仁寿四年(604年)置,治所在蒙山(后改严道,今四川省雅安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临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雅州,領嚴道、名山、盧山、依政、臨、蒲江、臨溪、蒙陽、漢源、火井、長松、靈關、楊啟、嘉良、大利、陽山十六。同年割依政、臨、蒲江、臨溪、火井州;漢源縣、陽山縣二縣置登州,領縣九。…
    6 KB(896个字) - 2022年7月25日 (一) 03:55
  • 第六条 海及海湖岸线(海拔1510.50米)外推200米的沿岸地带是海水体核心保护区。 海水体核心保护区外至海拔1800米范围内是海湖滨生态经济区。 海流域海拔1800米至山脊分水岭范围内是海水源涵养区。 第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西昌市、昭觉、喜德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
  • (閩南語) 成都 (吳語) 可能譯自非漢語詞彙。戰國晚期文物和《史記》中均有記載。 對照都、新都、廣都/广都、筰都、武都,全是第二音節以都 (OC *taː)作結的現今中國西南地名。另外,依照《史記》記載,都 (OC *ɡoŋ taː)和筰都 (OC *zaːɡ taː)原為部落西南夷 (xīnányí)的名字。
  • 嶲太守先後被夷人殺害,繼任太守甚至不敢前往郡治就任,僅至安上(中國四川省屏山)就任,直至正始元年(公元240年) 蜀漢派張嶷為越嶲新太守,張嶷用了三年的時間透過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遂漸降服諸夷各派勢力,甚至降服旄牛夷豪強狼路,成功恢復郡治,當張嶷離任時,「民、夷戀慕,扶轂泣涕」,得到當地漢、夷各族的愛戴。
  • 太祖 景皇帝(武帝陳霸先追諡)陈文讚 長城昭烈公(南梁敬帝蕭方智諡)/始興昭烈王(武帝陳霸先追諡) 高祖 武皇帝 陈霸先 世祖 文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廢為臨海王) 高宗 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隋朝长城炀公(隋文帝楊堅諡)陈叔宝(隋文帝楊堅追贈長城公) (隋滅陳之戰,陳滅亡)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