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邛海的缩略图
    海(彝語北部方言:ꀒꎂꎽꃀ op rro shup mop)是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泸山东北麓的一座天然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位于螺髻山北侧。它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和西昌市的饮用水源地。 海属于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官坝河、高仓河和鹅掌河为主要入…
    5 KB(462个字) - 2024年4月20日 (六) 09:13
  • (qióng)是明代四川的一個。洪武九年四月降州為,仍屬嘉定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大邑。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成化十九年二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 「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仍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月復為州,直隸布政 司。西有古城山,產鐵。又東南有銅官山,產銅。西有相臺山,下…
    1 KB(240个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15:25
  • 邛崃市的缩略图
    (qióng)崃(lái)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是成都市代管的一个级市,距成都市区65公里。常住人口約60.5萬人,市政府所在地为临镇。崃有2300多年的筑城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 秦惠文王公元九年(前316年)于今崃临镇筑临城。 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
    5 KB(707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8:14
  • 三穗县的缩略图
    三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一个。面积103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政府驻八弓镇。 与其接壤的有天柱、剑河、镇远和湖南省新晃。 宋大观元年(1107年)始置,明改长官司,清设丞,1926年改名灵山
    1 KB(169个字) - 2021年2月11日 (四) 16:31
  • 什邡堂邛窑遗址的缩略图
    什邡堂窑遗址为隋至宋代民间瓷窑遗址,分布在四川省崃市临镇、固驿镇。1987年11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大渔村窑址和瓦窑山窑址两处南北朝至宋代的古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入第三批什邡堂窑遗址。
    3 KB(368个字) - 2023年9月21日 (四) 04:38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缩略图
    在今印江县朗溪镇设立思王县,为印江建之始。开元四年(716年),设立思,治今印江县城龙津街道甲山村.宋朝为思州地,建隆元年(960年)废思。元至元元年(1336年)废为思江长官司,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地,此时印江境内建有思江、厥册、朗溪蛮夷等处长官司。明初改思
    6 KB(843个字) - 2021年8月18日 (三) 09:50
  • 邛州直隸州的缩略图
    (qióng)州直隸州,明清时的直隶州。 元朝时為嘉定府路屬州,領大邑。明朝洪武四年,州屬嘉定府,領依舊。九年四月降為,與大邑同屬嘉定直隸州。成化十九年二月乙丑(1483年3月10日)升為直隸州,大邑與蒲江隸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崍市。清朝相沿。1913年,废除州直隸州。改为崃县。…
    1 KB(112个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15:25
  • 越西县的缩略图
    址设部郡,后因战乱废西宁州,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巂,改西宁州置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年)复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为巂州,大业初,改州为郡,巂州改为越巂郡,原部郡阐改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巂郡为巂州,
    12 KB(1,973个字) - 2024年4月13日 (六) 07:54
  • 邻水县的缩略图
    「五月二十八日,詔潼川府通泉、飛烏、射洪、鹽亭、銅山縣、東關,遂寧府長江、青石、遂寧,果州相如,合州石照、巴川、銅梁、赤、漢初,昌州大足、昌元、永川,普州安居、樂至,資州內江、龍,榮州榮德、資官、應靈,叙州南溪、慶符,廣安軍渠江、岳池,榮州威遠,叙州宜賓、宣化
    67 KB(10,094个字) - 2023年10月10日 (二) 15:45
  • 郭宗蔭 (分类明朝鄰知縣)
    郭宗蔭(?年—?年),貴州德江長官司(萬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第二十七名舉人,曾任州司鐸,捐出俸祿資助貧困的學子。又任四川鄰,『倡正學。奬節義』,民為其立『永思碑』。 「郭宗蔭,端方耿介,少讀書,獨處一室,婺女有奔者,正色拒之。司鐸
    3 KB(542个字) - 2024年5月24日 (五) 09:20
  • 。明洪武四年省嚴道入雅州。 「羣臣請處王蜀嚴道、都」,【史記正義】括地志云:「嚴道今為,即州所理也。有蠻夷曰道,故曰嚴道。」《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六年 「蜀郡,秦置。有小江入,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貢桓
    4 KB(694个字) - 2022年4月23日 (六) 20:09
  • 縣令、知、知事、縣長,并附錄各時期之教諭、訓導、主簿、典史等職官的列表。 成化十一年六月壬午,增設鄰主簿一員專理糧儲兼捕盜賊 舊設,至康熙六十年裁撥岳池。 大寧縣志卷七劉浩待考 舊設豐禾場乾隆間移四河鎮 乾隆十二年由廣安汛移駐縣城,隣專汛自此始。分防鄰汛千總一員,帶領馬步戰守兵十六名…
    84 KB(2,050个字) - 2024年5月7日 (二) 08:00
  • 胡廷章 (分类清朝州知州)
    胡廷章(?年—?年),字琢菴,山東省登州府海陽人,監生。歷任夔州府知府。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選安徽涇丞。 乾隆五十年十月,遵例捐復,不准陞署 任冕寧丞,乾隆五十一年八月調陞四川成都知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四川鄰知縣。 乾隆五十七年三月調陞四川州直隸州知州。 嘉慶十一年八月,交部記名堪勝知府…
    5 KB(858个字) - 2023年2月21日 (二) 13:55
  • 越巂郡的缩略图
    都)其外西自桐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巂、昆明。編髮,隨畜移徙,亡常處,亡君長,地方可數千里”。汉书地理志越巂郡條下應劭注云:“故都國有巂,言越此,以章休盛也。”也有部分蜀人南遷至越南,建立甌雒國。 汉成帝元延、绥和之際(約前8年),越巂郡領十五(道):、遂久、靈關道、臺登
    8 KB(1,134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2:09
  • 思州土司的缩略图
    仍然在地方一級保留了大量受制於中央、輔弼流官的土知、長官等低階文、武職土司,部分田氏小土司的官銜延續至清末,與播州楊應龍之亂後土司勢力被徹底清除不同。 思州的前身為務州(治務川,今沿河),建於武德四年(621年),貞觀四年(630年),以思改名思州,因處於烏江下游地區,與巴蜀往來密切,初為…
    14 KB(2,127个字) - 2021年10月8日 (五) 16:51
  • 唐貞觀中開山洞置,大觀二年復建。宣和三年,承州廢,以綏陽來隸。 二:樂源、綏陽(本羈縻夷州,大觀三年建為承州,領綏陽、都上、義泉、寧夷、洋川;宣和三年,廢州及都上等,以綏陽隸珍州) 遵義砦,大觀二年建遵義軍及遵義;宣和三年,廢軍及,以遵義砦為名,隸珍州 三:務川、安夷。宣和四年並廢,隸黔州。紹興二年復。…
    14 KB(2,643个字) - 2024年4月8日 (一) 03:27
  • 李建章 (清朝) (分类州人)
    李建章(?年—?年),州人,由貢生,同治八年署鄰教諭。是一位政治人物,清朝時曾在四川順慶府鄰(位於今四川省東部,梁大同三年置,是一個千年古)擔任官吏。 光緒卅三年《續修鄰志》職官志…
    768字节(57个字) - 2021年12月26日 (日) 15:09
  • 功州 (重定向自州 (紹慶府)
    功州(州)是唐代黔州都督府所屬的一個羈縻州。其轄地在今貴州省修文東北附近一帶地方,是唐代招撫當地土著所設置的州,一般由其頭人任州官,宋代屬夔州路紹慶府。 《中國苗族通史》 增訂本[M]. 2017 「諸蠻州五十一。牂州,武德三年以牂柯首領謝龍羽地置,四年更名柯州,後復故名。初,牂、琰、莊、充…
    4 KB(807个字) - 2021年4月17日 (六) 08:44
  • 孫之益 (分类州人)
    孫之益(1585年—17世紀),字思謙,號六吉,四川州直隸州人,竈籍,明朝政治人物。 孫之益是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四川鄉試第三十三名舉人,次年(1607年)聯捷丁未科進士,礼部观政,三十六年授江西吉,四十二年考选,四十七年(1619年)獲授浙江道監察御史,兩浙巡鹽。…
    4 KB(528个字) - 2023年5月2日 (二) 16:33
  • 石棉县的缩略图
    拖烏區之栗子坪設立石棉。 北岸宋元時期屬漢源,明屬黎州長官司,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降為黎州干戶所直隸四川都司,清屬清溪大田土司,道光中廢土司設順河鄉,民國為漢源美羅鄉,豐樂鄉,1949年後為漢源第四區。 南岸宋屬大理地方政權的勿鄧部,元屬羅羅司建昌路部州,明屬四川行都司越西衛
    4 KB(406个字) - 2023年9月15日 (五) 19:33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海湖泊、河流、湿地及海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湖泊功能,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保证海流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及海流域生态环境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海及海流域范围内一切规划、保护、利用、管理和其他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 嶲太守先後被夷人殺害,繼任太守甚至不敢前往郡治就任,僅至安上(中國四川省屏山)就任,直至正始元年(公元240年) 蜀漢派張嶷為越嶲新太守,張嶷用了三年的時間透過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遂漸降服諸夷各派勢力,甚至降服旄牛夷豪強狼路,成功恢復郡治,當張嶷離任時,「民、夷戀慕,扶轂泣涕」,得到當地漢、夷各族的愛戴。
  • (jiang1) (注音):ㄐㄧㄤ (成都話,四川話拼音):jiang1 粵語 (粵拼):gong1 贛語 (維基詞典):gong1 客家語 (四,白話字):kông (梅,客家話拼音):gong1 晉語 (維基詞典):jion1 閩北語 (建寧羅馬字):gó̤ng 閩東語 (平話字):gŏng 閩南語 (泉漳話,白話字):kang
  • 宋代官吏,通医。字华父,州蒲江(今属四川)人,自幼聪颖过人,人誉为神童。尝先后任四川节度判官、国子正、秘书省正字、潼州提点刑狱、绍兴知府、福建安抚使。尝撰《学医随笔》一卷,有刻本行于世。 清代医家。字庚虞,号念庭、怀舫,河北柏乡人。早年攻儒,并颇有发展,任职至漳州知府、崇明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