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中觀學派的缩略图
    門: 一者、清辨依《般若》,及龍猛宗,立一門,謂歷法遣相空門,立一切法,皆悉是空,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故《般若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 又《思益經》云:『以心分別法皆邪,不以心分別法皆正。』…
    26 KB(4,751个字) - 2024年5月21日 (二) 04:52
  • 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東省烟台市龙口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镇下辖以下地区: 南村、​北村、​小王庄村、​张家村、​西张家村、​程家村、​田家村、​东河阳村、​西河阳村、​庄头村、​前柞杨村、​后柞杨村、​辛家村、​苏家沟村、​东台村、​西台村、​唐格庄村、​唐家
    474字节(282个字) - 2022年7月21日 (四) 13:09
  • 大乘本生心地經,收於大正藏本緣部。該經中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文殊、彌勒等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如何心地、滅妄想,而成佛道。自古以來,以經中關於報四恩之思想而馳名。 因經名帶有「本生」二字,而被歸入本緣部,但僅在序品略為提及,非主談本生故事,其思想主要是以心為主導。主張一切法皆從心地而生,皆從心地而起。…
    6 KB(817个字) - 2024年5月16日 (四) 13:13
  • 釋慧,中國東晉、劉宋的僧侶,主張「漸悟」。本姓崔,因主持道場寺,常被稱作道場慧。 慧本姓崔,出自望族清河崔氏。出家後曾遊歷廬山,向慧遠學習。後來慧因傾慕鳩摩羅什而前往北方,他的佛學成就也為當時人所認可。慧寫作《法華宗要序》,寄給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回復他:「善男子,所論甚快!」慧
    3 KB(426个字) - 2021年8月9日 (一) 18:14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缩略图
    無量壽佛經》,也稱為《無量壽經》、《十六經》,總共有一卷,劉宋禪師畺良耶舍翻譯。為淨土三經中之一經。《出三藏記》收入「新續撰失譯雜經錄」,《高僧傳》載畺良耶舍譯。本經只有古漢語譯本,以及從古漢語本再翻譯的版本,沒有發現梵語原本。 現代學者認為從《
    11 KB(1,138个字) - 2024年1月2日 (二) 15:41
  • 中觀的缩略图
    (梵語:मध्यमिका,羅馬化:madhyamakā),大乘佛教術語,以觀察中道作為修行。其思想起源於《雜阿含經》,即八正道中的正見。龍樹著《中論》以此為理論核心,為中派的核心思想與修持方法。 中的漢語譯名,源自嘉祥吉藏,用以翻譯梵語:Madhyamaka,其舊譯為中道。…
    17 KB(2,981个字) - 2023年7月28日 (五) 07:19
  • 二甘露門開始,結合界分別,觀察法自共相,最終至涅槃。 覺音造《清淨道論》,在〈說定品〉中,提到四界分別,並長部中歸納出簡略與詳盡的兩種修行法。在〈說見清淨品〉中,說純者與奢摩他行者都可修行四界分別。在〈說見清淨品〉中,在四界分別之下,也提出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名色
    32 KB(6,334个字) - 2022年3月4日 (五) 06:26
  • 四念住的缩略图
    四念住 (重定向自四念處
    《雜阿含經·六〇九經》:「何等為四念處?四念處沒?食則身,食滅則身沒。如是隨身住,隨身滅住,隨身住,則無所依住,於世間,永無所取。如是觸則受,觸滅則受沒。……名色則心,名色滅則心沒。……憶念則法,憶念滅則法沒。隨法住,隨滅法法住,隨滅法法住,則無所依住,於世間,則無所取。是名四念處,四念處沒。」…
    42 KB(8,404个字) - 2024年4月28日 (日) 09:24
  • 安那般那念的缩略图
    安那般那念 (重定向自數息
    有說:隨觀無常者,觀色身無常;隨斷者,過去結斷;隨離者,現在結斷;隨滅者,未來結斷。 有說:隨無常者,大種造色等皆是無常;隨斷者,苦受斷;隨離者,樂受斷;隨滅者,不苦不樂受斷。 大德說曰:隨無常者,五取蘊無常;隨斷者,五取蘊空、無我;隨離者,五取蘊苦;隨滅者,五取蘊不轉寂滅。」…
    65 KB(12,387个字) - 2023年11月25日 (六) 03:26
  • 清涼澄觀的缩略图
    》一卷、《華嚴心要法門》一卷、《五蘊》一卷、《十二因緣》一卷等。另外,《華嚴經綱要》三卷和《十二因緣》一卷存於日本金澤文庫。 典壽之序文稱《七處九會頌釋》為澄作,《東域傳燈目錄》載《七處九會頌》作者為法藏。《新編宗教藏總錄》載《五蘊》、《十二因緣》作者為澄
    12 KB(1,874个字) - 2024年5月19日 (日) 15:20
  • 不淨觀的缩略图
    中,最後階段,不淨轉為淨。 在《中阿含經》,不淨被列為四念處中的身念處,又分成觀察自身(身至念),以及觀察死亡過程(墓園九)兩者。墓園九,又發展出白骨。 据《俱舍论》卷二十二、《大智度论》卷十九等载,修此禅以对治貪愛色身及欲界男女欲贪为目的。方法是在禅定中想自身与他身污秽不净:…
    21 KB(4,032个字) - 2024年6月7日 (五) 09:45
  • 民国·趙爾巽等,《清史稿》(卷485):“錦,字襄七,秀水人。少時家貧陋,輒就讀書肆,主人敬其勤學,恣所覽。顧嗣立為之延譽,名大起。雍正二年進士。乾隆初,試鴻博,授編修。閉門撰述,不詣權要。至左贊善,遂告歸。著有毛詩說、饗禮補亡、夏小正注及絳跗閣。先是康熙己未徵博學鴻儒,得人稱盛。高宗御極…
    2 KB(310个字) - 2024年1月25日 (四) 17:26
  • 觀 (佛教)的缩略图
    Salzberg) Shinzen Young 《翻譯名義》:「【毘婆舍那】此云。《涅槃》云:「毘婆舍那,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大乘義章》:「者外國名毘婆舍那。此翻名。於法推求簡擇名達稱慧。」 《慧苑音義》:「毗鉢舍那,此云種種觀察,謂正慧決擇也。」…
    16 KB(2,149个字) - 2023年11月25日 (六) 11:05
  • 黃觀的缩略图
    奉詔起兵勤王,領兵至安慶時,燕王已攻破南京,惠帝已死,燕王缉拿黄,黄妻翁氏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黃闻讯,遂朝服投江自尽。燕王登基后,恨黄忠于建文,在登科录中将其除名。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监察御史龔文選奏准朝廷,补谥“文贞”。 一说黄
    7 KB(1,101个字) - 2023年10月3日 (二) 20:33
  • 十方諸佛諍論的缩略图
    上座部佛教認為原始佛教沒有十方佛,印度阿育王時代,大眾部開始主張十方存在佛。佛教第三次結集的《論事》記載阿羅漢目犍連子帝須尊者批判了大眾部的「一切方住佛邪執」: 結果大眾部無法回答目犍連子帝須尊者的問題說明:「十方佛名字?十方佛怎麼出生的?十方佛姓氏?十方佛父母姓名?十方佛兩大上首弟子姓名?十方
    23 KB(4,179个字) - 2023年7月6日 (四) 20:32
  • 集集鎮的缩略图
    更為發展,除了脫離沙連堡另立堡,明新書院也在此時設立。樟腦業的發達帶來商旅與國際腦館,因此又有「小臺北」之稱。 最早屬羅縣所轄,在1723年屬彰化縣沙連堡。1875年堡成立,屬埔里社廳,隘寮地區屬彰化縣沙連下堡。1895年後改臺中縣辨務署
    24 KB(3,020个字) - 2024年3月26日 (二) 15:01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的缩略图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略稱《彌勒上生經》,劉宋居士沮渠京聲漢譯,收於大正藏經部。《藏文大藏經》中也有收入藏譯本。 本經與《彌勒下生經》同為彌勒信仰的重要經典,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在兜率淨土說法的情景、兜率天宮的殊勝、以及講述十善、念佛等往生兜率天的修行方法,並以此念佛功德可超越…
    6 KB(803个字) - 2023年7月19日 (三) 16:27
  • 十二因缘的缩略图
    十二因缘 (重定向自十二因緣
    大乘佛教龍樹《大智度論》解釋為:說十二因緣有三種, 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乘及未得無生忍法菩薩所,以法眼分別法。 從得無生忍法乃至坐道場菩薩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深第三種十二因緣,法實相,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亦不著是事故,於眾生中而生大悲。 龍樹《大智度論》記載:…
    19 KB(3,161个字) - 2024年2月24日 (六) 08:04
  • 移兵征南丹、奉議及都康、向武、富勞、上林、思恩、都亮蠻,先後斬獲萬余級。生長兵間,有勇略。性鷙悍,誅罰無所假。下令如山,人莫敢犯。初,群蠻所在蜂起,剽郡縣,殺守吏,勢甚熾。將士畏法,爭死鬥。得賊必處以極刑。間縱一二,使歸告蠻,蠻膽落。是境內得安。”…
    6 KB(1,283个字) - 2022年10月19日 (三) 16:17
  • 《東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記》,一百四十三卷,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史记》以前不断代是私修)。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史館設於東(洛邑宮殿的藏書處)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
    18 KB(1,792个字) - 2024年4月13日 (六) 09:09
  • ,歲祀綿遠,頹毀者多。前宰博陵崔正規、渤海吳廷休,並加繕飾,將複舊基。旋屬輦輅省方,部邑供億,不遑締葺,漸至斁隳。雖芝檢奔馳,星車旁午,十年之內,無所增修。 癸丑歲,縣令南郡莫公廷乂,奉敕常醮,躬行奠禮,閱其勝異,痛此捧蕪。不率私財,不侵公用,二年注意,兩
  • 市朝」 《論語·衞靈公》:「君子求己,小人求人」 「之乎」合音。 《論語·雍也》:「雖欲勿用,山川其舍?」 《論語·雍也》:「堯舜其猶病!」 《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求善賈而沽?」 《論語·先進》:「聞斯行?」 《論語·顏淵》:「聞斯行雖有粟,吾得而食?」
  • 王國是漢國的臣屬,所以匈奴帝國不應接受來自西域王國的流亡者,要求單于拘捕車師後王姑句、婼羌王唐兜並將二王在惡都奴地方移送給漢使,單于按照漢廷要求行事,同時,王莽召集西域王在惡都奴大會,在匈奴移交二王後,即在惡都奴處决二王及頒布四禁,禁止匈奴帝國接受來自漢國、烏孫帝國、西域王國及烏桓
  • 子禽問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贡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其志。父没,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贵。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总笔画:5画 部首:田 + 0 畫 同聲符字((鄭張尚芳 (2003)) ) 大字源:1167页,第2字 汉语大字典:第4卷,2524页,第2字 康熙字典:757页,第1字 宋本广韵:204页,第29字 辞海:910页,第2行,第1字 Unihan数据:U+7531 官話 (拼音):yóu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