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东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是一座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东寺位于青公路线的北山坡上。此地原属东宗。 东寺是堆龙德庆县境内的古寺,由当喇嘛西西拉于13世纪创建。宗喀巴的上师及宗喀巴本人曾在此闭关修行,所住的山洞留存至今,是拉萨六大闭关修行圣地之一。
    3 KB(262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6:36
  • 噶尔藏布的缩略图
    (藏語:སྒར་གཙང་པོ,威利转写:sgar gtsang po)一作尔曲,是印度上游狮泉的一条支流,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流向西北方向,在尔县扎西岗乡汇入狮泉。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6060平方公里。 加果拉达坂 辞海编纂委员会. 《辞海》(1999年版)…
    3 KB(93个字) - 2022年3月22日 (二) 15:27
  • 準噶爾之役的缩略图
    準噶爾之役 (重定向自三征爾丹
    克圖汗沙喇,將其殺害,喀爾喀陷入內戰。爾丹之弟多爾濟扎也被察琿多爾濟、羅卜坦聯軍所殺。爾丹乘機揮師東進,意欲將喀爾喀三部置於準噶爾的統治之下。 康熙帝三征尔丹,完全控制了外蒙古,暫時解決了來自准噶尔汗国的威胁。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爾丹領兵三萬出科
    23 KB(3,700个字) - 2024年5月21日 (二) 01:26
  • 帕木竹巴的缩略图
    帕木竹巴 (分类元朝治历史)
    帕木竹巴政權由元代烏思“十三萬戶”之一的伯木古魯萬戶演變而來,但“帕木竹巴”之名可追溯到宋代吐蕃佛教的“後弘期”。 南宋紹興年間,舉派(白教)的支系達舉派僧人多吉傑在帕木竹(在今西藏山南市桑日縣)建立了丹替寺,創立了帕竹舉派,為達舉派的四大支系之一。多吉傑獲得了“帕木竹巴”的稱號。帕竹舉派以丹
    20 KB(3,087个字) - 2024年3月21日 (四) 08:39
  • 第十世噶瑪巴·確映多傑的缩略图
    瑪巴和夏瑪巴在亭利朗寇看到迦成就者擊著達瑪茹自他們的頭頂飛過。瑪巴也見到了密勒日巴在空中朗笑。之後在邱瓊林建了一座寺院才回到祖普寺,回程夏瑪巴因病辭世。 秋英多傑預見政治風暴即將來臨,於是前往拉薩,於揚多寺觀照自己的未來。因為王德西瑪天瓊旺波是
    9 KB(1,665个字) - 2022年7月11日 (一) 23:50
  • 噶玛厦赞康的缩略图
    玛厦赞康(Karma-sha Tsen-khang),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为玛厦护法驻锡及降神之所。 “赞康”是指供奉“赞”的地方。“赞”或“赞神”是指一种凶猛的神。实际“赞”(或者说大部分“赞”)与人类一样都是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其中大多本属厉鬼,后被佛…
    14 KB(2,584个字) - 2021年3月18日 (四) 04:56
  • 玛寺,全称“玛丹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嘎玛乡,是举派的早期祖寺。 玛寺位于昌都县扎曲上游约120公里的嘎玛乡白西山麓,始建于1147年。建成后,依地名“玛”(又译“嘎玛”)而取名“玛寺”。玛寺由塔举派创始人塔拉杰·索南仁钦(1079年-1153年)的弟子都…
    5 KB(675个字) - 2021年8月27日 (五) 04:04
  • 廓爾喀之役的缩略图
    大臣及廈官員私自與廓爾喀議和,允諾向廓爾喀償銀贖地,並向朝廷謊報失地收復,奏凱班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派人入討要贖地錢財,廈官員不與。次年(1791年)夏,廓爾喀以官爽約,再次入侵後,攻克聶拉木、濟嚨、定日、日喀則等城,洗劫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日喀则札什倫寺。…
    36 KB(5,754个字) - 2024年3月13日 (三) 11:09
  • 爾喀,巡綽台站勞,賞貝子品級。牧地當巴彥諾爾之南。東至巴彥諾爾東山木魯,南至窩蘭拉克僧里鄂博哈立圖,西至博爾楚爾哈立,北至納蘭蘭。佐領一。 其族有濟克札者與附牧喀爾喀之輝特輔國公勒丹達爾扎同祖,以羅布丹津擾其牧,徙屬就之,余仍留處青海。牧地當巴彥諾爾之南(諾爾在青海東南,周四十餘…
    5 KB(542个字) - 2022年2月21日 (一) 07:10
  • 噶力果西的缩略图
    力果西”西南侧20米左右的朗孜夏,是厦时代的拉萨市政厅,内有地牢,门外曾是鞭笞犯人的刑场。 村本·罗桑波,是一名半人半神的大商人。传说他率大商队往返于区和汉区,将茶叶运到区,将马匹运到汉区。传说他是宗喀巴的商队总管,宗喀巴兴建甘丹寺时,他提供了很多资金。村本·罗
    6 KB(1,047个字) - 2021年1月18日 (一) 06:50
  • 明朝與吐蕃關係史的缩略图
    迦政權勢力逐漸衰微,舉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大體掌握了中的政治大權,後期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斷坐大,吐蕃內部各宗派勢力競相發展而明廷鮮有參與。 明代朝野所繪地圖常將吐蕃畫在明帝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學者常將明朝對
    141 KB(22,406个字) - 2023年11月5日 (日) 01:19
  • 达隆寺 (重定向自達隆
    Gönpa)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是一座传佛教达隆举派寺院,也是达隆举派的祖寺。 “达隆”为地名,旧译“达垄”、“达龙”、“答笼”、“打隆”等等。在西藏,称作“达隆”者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为彭波的达隆地方,一个在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帕木竹巴·多吉杰
    12 KB(2,005个字) - 2024年6月1日 (六) 00:00
  • anna)。为了便于使用,一章银币又切割成面值1/12章(0.5安那、一分二厘五毫)、1/6章(1安那、二分五厘)、1/3章(2安那、五分)、1/2章(3安那、对半、七分五厘)、2/3章(4安那、一钱)等零币。后来又陆续铸造了一两、五钱、当十、三两、十两等面额的银章币。
    17 KB(2,434个字) - 2023年6月4日 (日) 17:45
  • 噶尔县的缩略图
    尔县(藏語:སྒར་རྫོང་།,威利转写:sgar rdzong,藏语拼音:Gar Zo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下属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帐篷”或“兵营”。 位于西藏自治区最西部,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和尔县人民政府驻狮泉镇。 尔县地处西藏最西部、沿森格
    4 KB(404个字) - 2023年12月20日 (三) 18:35
  •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的缩略图
    正统十年六月条记载:“乌思番僧甘不瓦等遣僧徒锁南吾节……来朝。”甘不寺即岗寺,为达波举派的祖庙,旧址在今加查县境内。十一年条记载:“乌思答隆地面剌麻泥 麻札失、想初领占等各遣人贡马、驼方物。”答隆即今林周县达隆乡,这里的达隆寺是达 隆举派的祖庙。十二年六月条记载:“乌思里歪甘霖等寺番僧剌麻沙加思那……等来朝…
    9 KB(1,471个字) - 2023年11月26日 (日) 06:03
  • 迥寺,寺名的藏语全称“迥多吉英”,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若玛岗村(又译“日玛岗村”),是一座传佛教寺院,建于吐蕃时期,现已无存。《迥寺建寺碑》是著名的吐蕃时期碑刻。 吐蕃赞普赤德松赞(798年-815年)在王室危难之际,依靠佛教徒护持而取得赞普之位。为了酬谢佛教徒,赤德松赞遂在…
    6 KB(972个字) - 2023年12月18日 (一) 10:29
  • Dorje Drakpa,ras chung rdo rje grags pa)伏法的发现者,竹巴举的实际创立者,以及追认的一世竹钦活佛。其名字的含意是:在西藏修持脐火灵热瑜珈的汉族行者。他的祖先,是唐朝护送文成公主入的汉族人氏(甲氏,汉族姓氏已不可考)。…
    22 KB(4,007个字) - 2024年4月24日 (三) 08:52
  • 羌臣摩河:跨國河流,下游位於印度境內,中上游位於中印邊界爭議的阿克賽欽地區。 狮泉 恆河 賈木納拉馬普特拉-雅魯藏布江:跨國河流,下游位於印度境內,稱拉馬普特拉。 托爾-阿莫曲-康麻曲:跨國河流,下游位於不丹境內,稱阿莫曲。 瑪納斯-當梅曲-娘江曲:跨國河流,中游位於印控中印邊界爭議區內,下游位於不丹境內,稱當梅曲。…
    4 KB(655个字) - 2021年11月19日 (五) 05:34
  • 楚布寺的缩略图
    寺(藏語:མཚུར་བུ་དགོན།,威利转写:sTod lung mTshur phu,THL:tölung tshurphu,藏语拼音:Tolung Tsurpu)位于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楚的上游,距拉萨约70公里,是传佛教举派的主寺,是历代玛巴的驻锡地,由第一世玛巴杜松虔巴于1187年修建。…
    1 KB(99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6:37
  • 阿巴部(Aba-a),又译阿霸垓,是清朝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18世孙塔尔尼库同所部号为阿巴,阿巴,意为叔父,因成吉思汗后裔称别里古台为叔父。明末,塔尔尼库同曾孙额齐格诺颜多尔济服属于察哈尔林丹汗,后徙牧克鲁伦,依附喀尔喀。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年),多尔济归附清朝,编为一扎
    934字节(164个字) - 2022年11月13日 (日) 11:43
  • 而東北二百里有一水自東南來㑹又北九十里入雅魯藏布江〉又東八十里折東北流有自東北拉池西南合諸水折東南流來㑹〈亦曰爾格必拉在部東南源自東北拉池伏地復出西南流曲曲四百餘里有一水北自必普塔克拉克山東南流合東北拉隆爾山水而南來㑹又西南百數十里合西北來一水又西南百七十里有拉普岡沖山水自東
  • 」是指年楚流域的地区,即今日喀则地区,通常人称日喀则地区的人为「巴」(gtsang pa)。《白史》中也讲「卫的卫指地之中央」(意为中心地带),江河称(gtsang po),因而居住在江河流域之部落称为巴(gtsang pa)。一般「」指沟头或者重要之地,如沟头和沟尾合称为达(gtsang
  • 本事方》外,还撰有《仲景三十六脉法田》、《伤寒类论》、《治法》、《辩类》等,但均已散佚。 二十、宇陀玛·元丹贡 宇陀玛,一译新宇陀、后宇陀或小宇陀(1126~1202),藏族杰出医学家,生于历第二个绕穷的火马年,即公元1126年,家乡是年堆·阁希—热塘,是吐蕃时期宇陀宁玛(老宇陀)的第十三世后代。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