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益州的缩略图
    益州,中國東漢末至北宋時的,前身為監察區益州刺史部,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立十三刺史部。其中,益州刺史部地處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陝西省、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但此时的益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29 KB(4,443个字) - 2024年3月6日 (三) 11:12
  • 益州,渤海国的率宾府所领三之一。 益州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海参威附近渤海古城,辖境在绥芬河流域。治故址旧有说依鸭绿江又名益州,误指在长白山西南靠近鸭绿江处。辽朝灭渤海,益州百姓大部分被辽太祖迁居今吉林省农安县北万金塔东西小城子古城,设置益州,领静远县。部分百姓被移至今辽宁省盖市,设置辰州。…
    804字节(108个字) - 2016年7月16日 (六) 12:36
  • 「益州」原稱「梁州」,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大體指華山、漢以南的一片區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益州即其一。《尚書·禹貢》載:「華陽、黑水惟梁。」華指今陝西省華山,華陽即為華山之南。黑水其說不一:有今瀾滄江、金沙江、怒江、漢等。《太康地記》云:「梁者,剛也,取西方金剛之…
    4 KB(595个字) - 2023年7月12日 (三) 05:05
  • 益州郡的缩略图
    益州郡,是中国古代地名,三國以後改称建寧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國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境內)。西晉初年,设立宁,味县成为治,而建宁郡也成为主要政治中心。直到唐朝初年,建宁始终是南中地区的核心。…
    4 KB(637个字) - 2019年9月16日 (一) 09:01
  • 益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與牧劉璋爭奪益州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地構成威脅,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以增強實力自保。劉璋於是請劉備入蜀。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
    11 KB(1,596个字) - 2024年1月18日 (四) 09:51
  • 益州都督府,唐朝的都督府。 武德元年(618年)于益州置总管府,三年罢总管府,置西南道行台,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并督嶲、南宁、会三都督府。貞觀十年(636年)督、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并茂、嶲两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
    6 KB(508个字) - 2023年4月24日 (一) 13:14
  • 益州,中国古代的。 南朝梁置北益州,治平兴郡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镇白水)。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油、青川等市县部分地区。下辖平兴郡、除口郡、平武郡,后来改名沙。553年被西魏占领。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556字节(73个字) - 2017年3月2日 (四) 12:38
  • 沾益区的缩略图
    区在云南省东部、南盘上游,是曲靖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全区面积2815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40.53万人,區政府駐西平街道。 元置霑益州,1913年改霑县,1955年改沾县,1958年曾撤消,并入曲靖县,1965年又析出复置沾县,2016年設立沾區。 沾
    4 KB(528个字) - 2024年5月21日 (二) 16:29
  • 劉焉 (益州牧)的缩略图
    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稱“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南梁的刘昭认为设立牧是天下大乱的原因。 本来想求领交阯牧的劉焉因为听侍中廣漢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為牧。于是刘焉被封陽城侯,前往益州
    20 KB(3,858个字) - 2024年6月9日 (日) 01:44
  • 益州,中国辽朝时设置的。 辽朝设置益州,为观察,主官为观察使。根据《金虏图经》,东铺到北易益州)五十里,至滨七十里,渡混同(松花江)。治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八十里小城子乡小城子村。下辖静远县。隶属于东京道龙黄龙府,金朝废除。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
    583字节(79个字) - 2018年9月8日 (六) 09:29
  • 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之后”。伯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封于嬴城(今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嬴城遗址);也有一支来自少昊金天氏。伯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伯为嬴姓。 伯的後人於商朝、西周初期受封建立國,
    7 KB(1,136个字) - 2023年1月16日 (一) 09:50
  • 曹魏舊郡,郡治漢復縣(今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南),領漢復、涪陵、漢平、漢葭、萬寧5縣。西晉末與梁交通中斷,交由益州暫管。 巴郡 曹魏舊郡,郡治縣(今重慶市中心),領、墊、臨江、枳4縣。西晉末與梁交通中斷,交由益州暫管。 巴東郡 曹魏舊郡,郡治永安縣(今重慶市奉節縣),領永安(後改名魚復)、朐忍、…
    12 KB(1,188个字) - 2022年9月20日 (二) 16:44
  • 寧州的缩略图
    益州郡為建寧郡。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晉武帝以益州地域廣大,分建寧、興古、雲南與交之永昌郡置寧,領四十五縣。太康三年(283年)省寧,其地復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轄。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領建寧郡、興古郡、雲南郡、永昌郡,又分建寧郡七縣置益州郡,割益州
    5 KB(786个字) - 2024年4月10日 (三) 06:07
  • 益州路,北宋时设置的路。 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置,为川峡四路之一。治成都府(治今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油、北川等市县以南,喜德、沐川等县以北,小金、沪定等县以东,绵阳、井研等市县以西地区。嘉祐四年(1059年)改为成都府路。…
    540字节(69个字) - 2023年2月3日 (五) 03:25
  • 阳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成汉(304—347年)时阳郡为夷僚(少数民族)所据,东晋江阳郡寄武阳县地(今井研县南),后寄治武阳县治(今彭山区东北),称西江阳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东部地区,属益州,后复故土,治所在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原
    1 KB(138个字) - 2018年10月27日 (六) 12:41
  • 万里太傅,国公,后又加赠太师,谥号“文忠”。 父曄 弟萬頃 萬里無子,以蜀人王橚子為後,即鎬也。继子鎬、鏜;鏜子,萬里孫兒日新;孫媳婦日新妻趙氏公主。趙氏公主乃宋度宗女兒,楊太后所出,楊亮節外甥女。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宋史/卷418#万里…
    6 KB(373个字) - 2023年4月13日 (四) 15:31
  • 湛铁路是中国一条连接湖南省阳市与广东省茂名市的铁路,北起阳市,经湖南省常德市、阳市、娄底市、邵阳市、永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市、梧州市,至广东省茂名市。湛铁路是中西部地区至华南地区及沿海地区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的“八纵八横”铁路干线之一大(同)湛(
    5 KB(556个字) - 2024年4月21日 (日) 12:39
  • 譙蜀的缩略图
    譙蜀 (重定向自譙蜀郡列表
    益州 蜀郡 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繁县、牛鞞县 犍为郡 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双河乡北)、南安县、资中县、僰道县 汶山郡 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北)、都安县、兴乐县、平康县、蚕陵县、广柔县 越巂郡 邛都县(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会无县、卑水县、定莋县、台登县 阳郡
    3 KB(571个字) - 2023年9月16日 (六) 00:45
  • 、漢為梁。...及武王克商,並徐合青,省梁合雍,而職方氏猶掌其地,辨其土壤,甄其貫利,迄於秦帝。漢興,高祖藉之成業。武帝開拓疆壤,乃改雍曰涼,革梁曰。故巴、漢、庸、蜀屬益州。」 《藝文類聚》引《太康地記》曰:「交本屬揚州,取交阯以為名,虞之南極也。」…
    8 KB(1,205个字) - 2023年3月12日 (日) 02:10
  • 实现顺利合龙。12月1日,开始进入轨道铺设阶段。 2022年1月8日,全线箱梁架设完成。3月31日,长段冷滑试验顺利完成。4月8日,常长铁路与长株潭城际铁路在长沙西站外正式联通。4月12日,沅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全线正式贯通。该桥全长34.866公里,主跨跨度为240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
    14 KB(1,425个字) - 2023年5月1日 (一) 08:11
  • 竇憲之曹,文章寄於亭伯。累遷右衛長史。南京左掖,上將陪藩;北落師門,天軍列衛。東觀漢記,梁統有清白之名;中興晉書,薛兼有恪勤之譽。詔遷朝散大夫,行益州縣令。華陽西極。漢水東流。背麵通秦越之鄉,左右夾巴涼之城。風煙可接,懸車束馬之山;雲物潛通,織女牽牛之象。神仙所宅,則有二十四居;途路所經,則有五
  • 有一異體「巛」,僅是隸定的不同,但需要注意的今文字是從「巛」形的字中僅有「巡」是「川」聲和「川」相關,剩下的基本是恰巧同形。 以「川」作意符的字有「」、「巟」、金文「朝」(從「川」,「龺」聲,實際為「潮」本字)等,以「川」作聲符的字有「順」、「巡」、「訓」、「馴」、「甽」、「圳」等。 同聲符字(川(鄭張尚芳
  • 等,也有一些如弱水、黑水、三等不可考或充滿爭議的地名。 治水用了十三年,這些儒家聖人并不是僅僅治理水患疏導河流,還將行經的各地物產及土質記錄下來,根據《禹貢》及後世有關的記載,姒文命將治水調查得知的土地分為九個區域,名之曰「」,分別為冀、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梁、雍
  • 明朝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仍称省,分设布政使掌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事,合称三司。省辖府,有隶于府的散与隶于省的直隶之别。直隶得辖县,散与县无别、唯散品级较县为高。实行省、府(直隶)、县(散)三级制。提刑按察使司下设道,有分巡道、分守道之别,道设按察分司。
  • 話(旌占話、嚴話、休黟話、績歙話、祁德話)、閩南語(雷州話、瓊語(海南話)、大田話、潮汕話、福建話)、吳語(太湖話、台州話、婺話、處衢話(上麗話)、宣話、甌話(話甌語、東甌話、溫州話))、湘語、(衡話、吉漵話(辰溆話)、婁邵話(娄邵話)、長話、永全話)請求基於拆分漢語宏語言的多個代碼的請求。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