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西晋时设置的。 元康七年(297年),析临、堂邑,永宁元年(301年),设陵国,仍属徐州。以司马伷第四子司马漼为陵王。治所在陵县(今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邵岗境内)。永嘉之乱后,石勒废陵为县。 《宋书》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南齐书》 卷十四 志第六 州郡上…
    863字节(86个字) - 2021年6月12日 (六) 16:36
  • 。東晉時,以臨土地僑置北方州郡,置盱眙,改堂邑為秦。 隋初置泗。大業中改泗為下邳。唐初仍置泗。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泗為臨,領宿預、徐城、下邳、漣水、虹縣、臨六縣,治在臨縣,有37526戶,205959人。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泗。 唐朝臨太守…
    5 KB(687个字) - 2021年1月20日 (三) 15:56
  • ,是南北朝的。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改西豫,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改置西,治所在白狗堆(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下辖,辖区相当于河南省正阳县、息县附近。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侯景之乱,西被东魏占领,改名东豫。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691字节(84个字) - 2022年12月20日 (二) 07:16
  • ,是南北朝的。 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置,治白苟堆,後改为白狗县(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治。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改置西,辖区相当于河南省正阳县、息县附近。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侯景之乱,被东魏占领,西改名东豫。北齐改为齐兴。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798字节(103个字) - 2022年12月15日 (四) 13:49
  • 西,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 南梁天监八年(509年)设置西,属东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淮阴区西南古泗水西。太清三年(549年)被东魏占领,改属东楚,西改为。 北魏置西,属南襄。治所在钟离县(今河南唐河县东南)。西魏改为西淮安、洞川,北周废。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886字节(101个字) - 2022年12月15日 (四) 13:50
  • ,这二十个州都一度受过淮南西道的節度。安史之乱结束后,淮南西道的多数州郡被分割。 李忠臣接任节度使后,开始不聽朝廷的敕令,大历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族侄李希烈驱逐,此时西辖区只剩六——申、蔡、光、寿、安、唐。唐德宗建中年间,李希烈平定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开始反叛唐朝,称皇帝,国号楚,与朱泚遥相呼应。…
    4 KB(581个字) - 2023年6月15日 (四) 18:09
  • 秦淮区的缩略图
    区是位于南京市市区东南部的一个市辖区,西接建邺区,西南方向与雨花台区相邻,东南部和东面与江宁区接壤,北面则是玄武区和鼓楼区。秦区因为十里内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古时曾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之地,史称“十里秦、六朝金粉”,秦区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三区(门东区)和第四区(门西区),区人民政府驻太平南路69号。区域总面积为49…
    6 KB(903个字) - 2024年5月11日 (六) 09:49
  • 領二縣:壽張、淮安。 梁武帝時,改東平為淮陰。太清元年(547年),以淮陰等(治淮陰懷恩縣淮陰城,在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西南甘罗城)。至此,淮陰領三縣,懷恩、富陵、魯,治懷恩縣淮陰城。 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年),因侯景之亂取南朝梁,淮陰
    3 KB(389个字) - 2022年12月15日 (四) 13:42
  • 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滁市凤阳县下辖的一个镇。春秋战国时期钟离国城邑所在,秦置钟离县,三国魏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东晋安帝时改名燕县。刘宋以后历为徐州、北徐州、楚、西楚及钟离和濠。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
    1 KB(258个字) - 2023年6月24日 (六) 19:31
  • 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杨吴、南唐、宋朝的节度使,治所在寿(今安徽省寿县)。 天祐十四年(917年),在濠设立清军節度使,下辖濠(今安徽省凤阳县)、寿(治寿春县,今安徽省寿县)、光(今河南省潢川县)。乾貞元年(927年),清军节度使治所由濠迁到寿,清军下辖光、寿
    2 KB(233个字) - 2022年10月24日 (一) 16:36
  • 眙县、安徽省明光市以北。东汉末建安年间,下邳国除为郡,军阀吕布割据徐州,以下邳为治所。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淮南诸县复置临,临领盱眙县、东阳县、高山县、赘其县、潘旌县、高邮县、陵县、司吾县、下相县、徐县。 隋朝初年,合并州郡,下邳撤销。隋炀帝大业年间,一度将邳改为马邑。…
    1 KB(162个字) - 2024年4月5日 (五) 20:47
  • ,改名桃園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子埔」大字,隸屬於新竹大溪龍潭庄。 戰後龍潭庄改制為龍潭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龍潭鄉改隸屬於桃園縣。2014…
    2 KB(387个字) - 2023年8月11日 (五) 12:22
  • ,是南北朝的。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侯景之乱,南梁淮阴被东魏占领,东魏改南朝梁北兖州设置。治所在怀恩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南甘罗城)。下辖盱眙,山阳、淮阴、阳平、东莞。南陈太建五年(573年),南陈占领北齐,改为北兖州,下辖淮阴、阳平、山阳
    930字节(131个字) - 2018年7月21日 (六) 08:53
  • 淮阳区的缩略图
    秦朝时置陈县,并为陈治所在。秦末,陈胜领导的农民军于公元前209年攻占陈县,并在此地建立张楚政权。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设立陽國,阳得名。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置陈国。曹魏时期置陈,西晋时陈县改属梁国,并为豫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
    8 KB(1,143个字) - 2024年3月6日 (三) 07:22
  • 《晉書》卷97〈石季龍載記下〉:「初,讖言滅石者陵,尋而石閔徙蘭陵公,季龍惡之,改蘭陵為武興。」 《資治通鑑》卷98:「〔永和五年十一月〕,鑒即位,大赦。以武興公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 《宋書》卷36〈州郡志二·陳太守〉:「穀陽令,本苦縣,前漢舊陽,後漢屬陳,《晉太康地志》屬梁,成帝咸康三年更名。」…
    119 KB(3,728个字) - 2023年12月29日 (五) 19:02
  • 215年,郭隨曹操征討漢中。曹操回軍後,留夏侯淵守漢中,而郭為夏侯淵的司馬。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次年正月,劉備軍的將領黃忠在定軍山擊敗並斬殺大將夏侯淵,曹軍大敗,退守陽平關東。郭因病,未參加此戰。夏侯淵戰死後,郭收集夏侯淵殘兵,曹軍無主,三軍慌亂。郭
    14 KB(2,219个字) - 2024年5月17日 (五) 19:44
  • 廣陵公陳眕。 廣陵公陳逵。 廣陵開國公陳茂先,?-420年在位。 廣陵王劉誕,443年-449年在位。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 [2015-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蘭陵,《漢書》地理志臨條下作蘭陽。 《宋書》州郡志廣陵太守條 《三國志》魏志徐宣傳…
    15 KB(2,206个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22:00
  • 。 唐代时为河南采访道下,曾名为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了加强对汴渠漕运管理,徙泗由宿预县至汴口临县,遂改临县为泗城。 泗城南临水,西靠汴河,唐宋两代是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据《帝年纪略》和《泗
    11 KB(1,032个字) - 2024年2月9日 (五) 02:36
  • ,是南北朝的。 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华,治淮安县(今河南省桐柏县东固县镇)。下辖上川、汉广、大义。上川下辖淮安县、淮南县、大义县,汉广下辖平氏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名纯。隋炀帝大业初年地入显淮安。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637字节(92个字) - 2021年8月14日 (六) 05:48
  •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萧衍安远戍置安远郡,治安远城,属东楚州。治所在巨鹿县(今江苏省盱眙县境)。下辖钜鹿、浦二县,580户,2382口。北齐废。 北周置安遠,又作远安,属平。治所在今湖北省远安县境。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除安遠,地入硖。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1 KB(179个字) - 2018年8月18日 (六) 09:38
  • 〈(予至真,守將苗再成不知朝信,於是數月矣。問予京師事,慷慨激烈,不覺流涕。已而諸將校諸幕皆來,俱憤北不自堪。两兵力足以復興,惜天使李公怯不敢進,而夏老與東薄有嫌隙,不得合從。得丞相來通两脉絡,不出一月,連兵大舉,先去北巢之在者,江南可傳檄定也。予問苗守計安出,苗云:「先約夏老,以兵出江
  • 揚州:淮南、廬江、丹陽 荊州:江夏、武昌 南北朝 北朝:海、泗、東廣州、合、霍、南譙、涇、和、西楚、揚州、衡、南定、北江、羅 南朝:揚州、徐州(北徐州)、安、北兗州、南兗州、豫(北豫)、南豫、合、霍、譙(南譙)、涇、北江、郢
  • 宋朝的这种中央政治制度被称为二府三司制。 地方: 制钱谷: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县两级制 汉代后期在上设置、县三级。 唐代为道、、县三级。 宋代为路、、县三级。 元代:创立行省制,以下是路、府、、县。 含义:确立了以行中书省(“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 《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三年》:“隋主患之,敕緣邊脩保障,峻長城,命上柱國武威陰壽鎮幽。” 保護,保衛。 宋·葉適《守禦錄》:“不惟人當安不忘危,且使無寓人,修牆屋,猶知任拒守之責,而況於保障扞禦之臣乎!” 清·昭槤《嘯亭雜錄‧宋金形勢》:“然建炎之初,河北尚為宋守,河南右堅城數十,自相保障。” 保證。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