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
  • (金泉市):慶尚北道金泉市大德面轄下一個里。 中山里 (星州郡):慶尚北道星州郡伽泉面轄下一個里。 中山里 (浦項市南區):慶尚北道浦項市南區東海面轄下一個里。 中山里 (浦項市北區):慶尚北道浦項市北區松羅面轄下一個里。 中山里 (密市):慶南道密市武安面轄下一個里。 中山里 (山清郡):慶南道山清郡矢川面轄下一個里。…
    3 KB(551个字) - 2022年4月11日 (一) 04:47
  • 魏尚賢 (重定向自
    賢(1583年—1642年),字明賓,河南開封府郑州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少年出语,往往驚其長老。年十七,補博士弟子员,次年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爲四川倪斯蕙拔爲庚子科經魁,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同年中與阮大鋮不合,而於魏大中、侯恂等東林爲友。授中書舍人,旋恤…
    2 KB(292个字) - 2024年1月26日 (五) 09:57
  • 高麗行政區劃的缩略图
    河南道領公運等十一州三十四縣(實四十六縣,今忠清南道) 嶺南道領州等十二州四十八縣(實五十六縣,今庆尚北道) 嶺東道領慶金等九州三十五縣(一說四十八縣,實四十一縣,今庆尚南道东部) 山南道領晉陜等十州三十七縣(實三十一縣,今庆尚南道西部) 江南道領全瀛淳馬等九州四十三縣(今全罗北道) 海道領光羅靜昇貝潭朗等十四州六十二縣(今全罗南道)…
    6 KB(708个字) - 2023年1月11日 (三) 04:02
  • 武县知縣,其地即古博浪沙之地,瀕臨黃河,岁暵立四,则为蠲减。魏純粹摘发吏奸,申十议以省耗息,积困以苏。朱庄之役,督五千人早竣,而以羡金八百犒众,河皆南徙,人谓精诚有以格之。易城以砖,立法讥察。又为招流傭,斥科罚,编审户田,民受其利。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以高等调永城縣,
    3 KB(460个字) - 2023年12月2日 (六) 23:41
  • 張天植(?—?),字次先,號蘧林,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 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第三名(探花),為翰林院編修。依附寧完我,官至禮部右侍郎。順天丁酉科場案時,被判斬刑。張天植不服,自陳說:“孤踪殊遇,臣男已蒙蔭,富貴自有,不必中式。況又能文,可以面試。”改流徙尚。 《清稗類鈔》…
    885字节(79个字) - 2024年5月8日 (三) 12:01
  • 張恂 (分类泾人)
    張恂(1617年—1689年),字穉恭,号壶山, 陕西泾县人,清初官员。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式癸未科進士,观政京师。随即避兵祸,隐居太行山。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扬州。顺治十二年(1655年)以献画得到顺治帝赏识,赐内阁中书。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北闱科场案牵连,流放尚。…
    1 KB(144个字) - 2023年12月4日 (一) 05:07
  • 嘉靖七年三月,选授推官朱孔、知县朱廷立、李宗枢、傅凤翱、敖越、行人傅鹗、杨东为试御史;国子监助教吕景蒙、行人乔英、朱绶、知县佘勉学、方日乾为南京试御史。七年九月乙未,實授試御史理刑行人等官朱廷立、敖鉞、楊東、李宗樞、傅鶚、傅鳳翱、朱孔等俱為監察御史。 嘉靖十二年五月,四川黑虎五寨番贼反攻,围长安急,巡按御史朱廷立以闻,…
    4 KB(679个字) - 2023年10月30日 (一) 14:14
  •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乾清宮建成,朝廷撥款派內監往江南採購設備,民間傳言是去揚州買女子,季開生上疏極諫獲罪,順治大怒,以「妄捏瀆奏,肆誣沽直,甚屬可惡」,被杖一百,流戍遼東尚,四年後為光棍毆死,“有司不問,疑有主使者”。後來順治帝下罪己诏:“季开生建言,原是为我考虑,准复官归葬,荫一子入监读书”。史家稱其為“清朝第一諫臣”。著有《戇臣詩稿》。…
    1 KB(161个字) - 2024年1月25日 (四) 17:38
  • 陸貽吉(?—1657年),江南虞山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陸貽吉舉壬午科應天鄉試第三名,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捷癸未科進士。入清後官至吏科給事中,顺天丁酉科场案爆發,與李振邺同被處以極刑。妻、子均被發配上為奴。 据吳偉業《吾谷行》注與王应奎《柳南随笔》,陸贻吉實姓严,为严讷裔孙。 《研堂见闻杂录》…
    850字节(105个字) - 2024年1月25日 (四) 18:24
  • ,素與媳不相能,某故妻父使買異姓子謬稱遺腹,産於母家,家人悉知其非也,而妻父健訟,屢經前訊,莫能決,君研詰其生産日時,及穩婆乳婦皆矢口不移,惟察某氏可以情理動,飭退證人,獨畱某氏,引董子繁露鬼不歆非族之義委曲開諭,至懇摯處,某氏放聲大哭,書役亦爲悽惻,遂吐情實求作主,復傳兩造,氏父赧顔結舌,案遂…
    7 KB(1,480个字) - 2022年11月22日 (二) 14:26
  • 李振鄴(?—165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吴兴)人。清初官员。 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浙江鄉試舉人,順治九年(1652年)聯捷壬辰科進士。官大理寺左评事。在丁酉科顺天乡试中受贿,被處以極刑。妻、子均被發配上為奴。 《清实录》…
    676字节(67个字) - 2024年3月29日 (五) 12:37
  • 張說的缩略图
    張說 (分类范张氏)
    張九齡《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贈太師張公墓誌銘》:「大唐有天下一百十三年,開元十有八載,龍集庚午,冬十二月戊申,開府儀同三司行書左丞相燕國公薨於位,享年六十四。」 張說 撰書《李氏張夫人墓誌》 張均《陰府君碑》 張說 撰書《張氏女墓志》 《明皇杂录》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二…
    11 KB(1,943个字) - 2024年4月14日 (日) 08:53
  • 孙承宗的缩略图
    孙承宗 (重定向自孫愷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西庄村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致仕後與清军戰鬥殉國。諡文忠,清朝改諡忠定。 孙承宗少時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
    10 KB(1,722个字) - 2024年4月8日 (一) 19:20
  • 龐尚廉 (重定向自
    庞尚廉(?—?),字國維,山西平府蒲州河津縣民籍。明朝官员,同進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河南内黄知县,拜河南道御史,不依附权贵,转河南佥事,引疾告归。 著有《治黄判语》《西台疏草》。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序齒録》 《山西通志》:尚廉,字國維,河津人。萬曆丙辰進士,授…
    1 KB(134个字) - 2024年1月26日 (五) 09:51
  • 總兵官李瑾浚天城左孤店濠四十里,趣工急。卒王福勝等焚殺瑾,因焚巡撫潘倣署。倣奏瑾激變,帝命源清同總兵郤永討之。源清榜令解散。而榜言五變,處之過寬,五遺孽大懼。師次和,倣等密捕亂卒杖死十餘人,繫賊首王保等七十餘人以獻,請旋師。源清懲昔胡瓚事,不 欲已,以囚屬御史蘇祐。囚妄言前總兵朱振失職首亂,且多引無辜。源清遣參將趙綱入城…
    5 KB(1,050个字) - 2024年1月26日 (五) 01:14
  • 事,不作貴介氣云云則周旋正儀語也,且選舉志注舉人周正儀下云延儒弟有傳,而今傳祗有正儒别無正儀,種種剌謬幾不可解,大抵舊志本徐志之文康熙時徐君修志茹公存,故延儒及弟正儀不能無傳,嘉慶初甯楷更修則延儒之氣焰消,而正儒之忠讜顯,遂削延儒而改正儀作正儒,獨易其名不宷其實以致譌踳爾,今當改正儒入忠義,詳其…
    4 KB(670个字) - 2021年12月15日 (三) 12:43
  • 《郎潜纪闻三笔》吴珂鸣以举人同与新进士殿试:顺治丁酉江南科场之狱,主试房考十人皆伏法,初笔载之矣。其新中举人,章皇帝亲加覆试,江南斥革者方域等十四人,停科者史继侯等二十四人,(按:史馆杂记,又有流尚八人,档案未载。)惟武进吴珂鸣以文理独优,特准与新贡士一体殿试,寻改庶吉士,诚所谓塞翁失马也。 《詞林輯略·卷一》…
    1 KB(208个字) - 2021年12月24日 (五) 14:31
  • 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後經刑部尚書徐乾學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府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東巡,得以放还,侍奉皇三子誠親王胤祉讀書。陳夢雷把書齋改為「松鶴山房」,自稱「松鶴老人」。後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
    6 KB(806个字) - 2024年5月10日 (五) 14:48
  • 情弊昭著,应详细磨勘,以厘夙奸。得旨:「著严察逮讯。」十一月辛酉,刑部审实江南乡试作弊一案,正主考方猷拟斩,副主考钱开宗拟绞,同考官叶楚槐等拟賫遣尚,举人方章钺等俱革去举人。得旨「方猷,钱开宗差出典试,经朕面谕,务令简拔真才,严绝弊窦。辄敢违朕面谕,纳贿作弊,大为可恶。如此背旨之人,若不重加惩治…
    3 KB(513个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08:38
  • 九次會議通過,現隨文檢發,希各廳、局、各級人民委員會對有關本系統、本地區文物保護情況迸行檢查,已公布的文物古蹟應提出有效措施切實加以保護,已經發現但未列入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今後繼續發現的文物古蹟,應卽報告省文化局,以便繼績分批公布。附:1、廣東省文物保護暫行條例;2…
    140 KB(1,494个字) - 2024年6月8日 (六) 14:26
  • 屢奏乞築牆濬塹。提督軍務都御史史琳又乞於花馬池、韋州設立營衞。兵部奏下總制書秦紘,紘只添修四五小,及於靖虜至環慶地,方挑穵邊塹一道七百里,自謂可無虜患。弘治十七、十八年冬,虜復大舉,仍自花馬池淸水營折牆深入。紘所修邊塹營不能捍禦阻遏,致陷淸水營、花馬池。上厪宸慮,勅臣經理。臣闇劣,厯官陜西有年
  • 」才是日本帝國發動世界大戰的根原,而之所以投降完全是出自「加之敵ハ新ニ殘虐ナル爆彈ヲ使用シテ頻ニ無辜ヲ殺傷シ慘害ノ及フ所眞ニ測ルヘカラサルニ至ル而モ交戰ヲ繼續セムカ終ニ我カ民族ノ滅亡ヲ招來スルノミナラス延テ人類ノ文明ヲモ破却スヘシ」的考量,乍看之下,宣統大汗與昭和天皇這種為了和平而犧牲的「文宣」
查看(先前20次 | )(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