検索結果

一致する結果はありません

中国語版ウィキペディアの検索結果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 彰明,中国旧名,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故鄉。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昌因避獻祖諱改名為彰明。 宋、元兩代任之。 洪武十年(1377年),撤入綿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隸成都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隸龍安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撤入綿州。…
    4キロバイト (616 語) - 2023年12月30日 (土) 07:35
  • 級行政區,也是人口唯一突破百萬的,為臺灣第一大。亦是台灣農業大之一,內盛產稻米,有「臺灣米倉」之稱。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沖積平原,境內水流有洋子厝溪、東螺溪、員林大排等。該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合稱中投地區,或與雲林、嘉義市、嘉義等三市合稱雲嘉地區。…
    53キロバイト (5,453 語) - 2024年5月29日 (水) 07:07
  • 劉維翰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知縣)
    879年)己卯科舉人、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即用。光緒十三年(1887年)署四川省鄰水,光緒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補任榮昌知縣。加同知銜。調補彰明知縣。歷充發審局委員。光緒十一年乙酉科、十四年戊子科、十七年辛卯科、十八年壬辰科、二十年甲午科四川鄉試同考官。著有《壬辰詩集》。…
    3キロバイト (329 語) - 2023年6月9日 (金) 20:23
  • 蘇文炳 (カテゴリ 彰明人)
    蘇文炳(?年—?年),字虎臣(黼臣、甫臣),四川彰明人,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拔貢,咸豐二年壬子科四川鄉試中式舉人,咸豐三年中式會試,六年殿試成進士,咸豐八年署甘肅隆德,九年入闈,咸豐十年署大通,同治二年署崇信知縣。同治四年補授古浪,同治八年八月補靈台、渭源,同治十二年六月選武威
    3キロバイト (455 語) - 2024年1月25日 (木) 15:19
  • 罗江区 (羅江からのリダイレクト)
    民國三十一年(1942),調整插花地時,彰明筒馬鄉1-4保41甲(筒車寺四個保)劃歸羅江略坪鄉管轄,原筒馬鄉一保為略坪鄉二十二保,筒馬鄉二保為略坪鄉二十三保,筒馬鄉三保為略坪鄉二十四保,筒馬鄉四保為略坪鄉二十五保。現廣富鎮的齊心村、紅星村、同樂村、高玉村附近即為原彰明的四保。 1952年,從羅江蟠龍鄉劃出8個村、中江金鑼鄉劃出3個村置羅江縣通江鄉。…
    4キロバイト (778 語) - 2024年4月12日 (金) 22:15
  • 韓樹屏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知縣)
    韓樹屏,甘肅文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科進士,授四川清溪彰明知縣。 谭昌吉. 文进士名录. 中国民族报社信息中心.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
    796バイト (49 語) - 2021年12月29日 (水) 16:07
  • 隴西院位於四川省江油(原彰明)青蓮鄉,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1961年7月13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 在彰明南郊的青蓮鎮,分布著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洗墨池、月園墓等有關遺蹟,合稱李白故居。…
    2キロバイト (263 語) - 2015年8月17日 (月) 15:34
  • 牛樹梅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知縣)
    『生嘉慶四年己未正月二十四日』。《牛雪樵先生傳》,曾和瑞,《隴右近代詩鈔》 《乙酉科經通譜》 『牛樹梅,字雪橋,甘肅通渭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授四川彰明,以不擾為治。決獄慎,民隱無不達,咸愛戴之。鄰江油匪徒何遠富糾眾劫中壩場,地與彰明之太平場相近。樹梅率民團禦之,匪言我不踐彰明一草一木也。迨官軍擊散匪眾,遠富匿下莊白鶴洞,恃…
    4キロバイト (593 語) - 2022年11月13日 (日) 11:31
  • 太白祠位於四川省江油(原彰明)青蓮鄉,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1961年7月13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 在彰明南郊的青蓮鎮,分布著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洗墨池、月園墓等有關遺蹟,合稱李白故居。…
    2キロバイト (307 語) - 2017年8月29日 (火) 16:51
  • 金洪 (乾隆進士)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知縣)
    金洪(?—?),字元音,直隸順天府大興人,清朝官員。 乾隆七年(1742年)中式三甲十六名进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六年(1751年)出任四川龙安府彰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甘肃安定。 父金怀玮,武進士,官至雲南援剿左協副將。怀玮生八子,皆成才。金洪為第四子。 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五·职官》…
    978バイト (97 語) - 2022年6月6日 (月) 12:12
  • 余文蔚 (鄰水)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教諭)
    人, 嘉慶十八年癸酉科拔貢,歷任珙教諭、名山訓導,道光三年署彰明教諭,道光二十二年任秀山學訓導,二十四年四月病卒 《鄰水余氏族譜》,第1501頁 《癸酉科拔貢同年錄》四川,第8頁 《珙縣志》卷八教諭 (民國)《名山新志》卷六 《彰明志》卷三十四職官九 「秀山學訓導……余文蔚,隣水
    2キロバイト (146 語) - 2024年1月26日 (金) 19:34
  • 太白故居位於四川省江油(原彰明)青蓮鄉,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1961年7月13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 「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文物工作手冊》,四川省文化局編,1973.09,第87-92頁…
    1キロバイト (104 語) - 2024年2月21日 (水) 04:35
  • 入成都。雍正六年,復設華陽,升緜州、茂州二州及資並為直隸州,以德陽、緜竹、安隸緜州直隸州,汶川、保隸茂州直隸州,資陽、仁壽、井研隸資州直隸州,又省威入保。六年,復設崇寧、雙流、彭彰明屬府。七年,以彰明屬龍安府。……。領州三,
    8キロバイト (1,362 語) - 2022年8月18日 (木) 05:39
  •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行政區由一府四三廳改制為二府八四廳,原境火焰山(位於今南投國姓鄉、草屯镇交界處)以東析出設立水沙連廳,不久改稱埔里社廳。 1887年(光緒十三年),因應行政區調整,北界縮減至大肚溪,東界縮減至八卦山脈,南界縮減至濁水溪。北邊與東邊劃歸新設的臺灣,西螺溪以南至舊虎尾溪之間的土地則劃歸新設的雲林縣。…
    7キロバイト (1,319 語) - 2023年9月16日 (土) 17:53
  • 王麟熒(1864年—1898年),原名治安,字献廷,四川省龍安府彰明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47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一):光绪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
    1キロバイト (141 語) - 2021年2月21日 (日) 20:47
  • 元末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潼川府,直領郪(附郭)、中江、射洪、鹽亭4,並有遂寧州(領小溪、蓬溪)、綿州(領彰明、羅江),小溪玉珍時省。洪武四年(1371年)依舊設府,增設普州,領安岳,而綿州及所轄2改隸成都府。洪武九年(1379年)四月甲午,「改……潼川府為潼川州,革所屬郪,改遂寧州為
    2キロバイト (216 語) - 2022年2月19日 (土) 11:37
  • 化藝術高級中學,簡稱化藝術高中、化藝高、藝,是臺灣一所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位於化市八卦山。前身為「化國民中學」,創立於1962年。2007年改制為藝術高中。 1961年,成立化初級中學籌備處,以立花壇初級中學(今
    5キロバイト (599 語) - 2024年5月21日 (火) 17:37
  • 青莲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原为青莲乡。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2019年12月,撤销九岭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莲镇管辖,青莲镇人民政府驻明月路99号。 青莲镇下辖以下地区:…
    1キロバイト (218 語) - 2020年2月10日 (月) 12:17
  • 馬元龍 (カテゴリ 清朝彰明知縣)
    馬元龍(?年—?年),雲南澂江府河陽人,由乾隆三十年乙酉科舉人,乾隆五十八年署順慶府通判。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清時曾在四川順慶府岳池(位於今四川東北部,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置,是一個千年古)擔任官吏。歷任彰明知縣。 光緒《岳池志》卷十職官志 [道光]《澂江府志》卷十一舉人22…
    1キロバイト (85 語) - 2024年1月26日 (金) 17:38
  • 文化資產是臺灣轄境內有形或無形的文化性資產,以下列出者均應有收錄於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 顏宏駿. 〈永靖人不忘本!200年石板廟曾被移去公墓 迎回擴建公園〉. 自由時報. 2018-07-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1). …
    85キロバイト (112 語) - 2024年1月8日 (月) 18:20
  • 隴西院位於四川省江油(原彰明)青蓮鄉,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该地分布着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洗墨池、月園墓等有關遺蹟,合稱“李白故居”。 陇西院始建於北宋,清乾隆時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增修太白、倉頡、文昌、地母四重殿堂。 1961年7月13日,“太白故居”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
    4キロバイト (452 語) - 2024年5月29日 (水) 19:49